权威专家教你防癌

见闻吧(纸扎戏偶)

温馨提示:这篇文章已超过405天没有更新,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!

  近日,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、中国癌症基金会主办的“2014年第十六届北京希望马拉松新闻发布会暨中国癌症防控高峰访谈”上,该院前任院长、中国癌症基金会副理事长赵平,副院长石远凯教授、王绿化教授,流行病学室主任乔友林教授,防癌体检中心主任李槐教授,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代敏教授6位权威专家齐聚一堂,解读大众关于癌症的困惑,帮助大家科学预防癌症。

  很多人发现,自己身边得癌的人越来越多了。饮食不当、空气污染、精神紧张……大家纷纷找原因,甚至陷入一种恐慌情绪,生怕自己也会被癌症找上。

  事实上,癌症是一种退行性疾病,人口老龄化是最主要的因素。老年人口的增多,使得肿瘤的发病逐年增多。第二,诊断方法进步,使很多过去不能被诊断出来的癌症暴露出来。第三,现代生活中的饮食、环境污染、职业暴露等危险因素,以及久坐不动、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,也会增加风险。对此,百姓不能凭想象主观臆测。

  “吃什么得癌、吃什么不得癌”,这样的话题老百姓非常关注,甚至有人提出“中国式饮食更致癌”的说法。

  在我国,大肠癌在城市高发,占34.63%,农村只占11.87%,而食管癌只在农村高发。这是因为,粗糙的食物、饮食不卫生容易导致食管癌,而精致的食物、过量食用动物蛋白和脂肪,与结直肠癌相关。因此,与吃什么能防癌相比,合理的饮食结构和正确的饮食习惯更重要。要注意少吃腌制的食品,保持中国人的传统饮食结构,以粮食为主、蔬菜水果为辅,肉类食品(特别是猪、牛、羊肉等红肉制品)不过量才是关键。

  黄曲霉素、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让很多人害怕。这些物质有多危险呢?根据致癌程度的不同,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致癌因素分为5类4级,包括化学、物理、生物和食物致癌物。但是,能否致癌,与致癌程度的大小完全无关。而且除了腌制咸鱼,在最“危险”的一级致癌物中,有相当一部分是职业暴露,老百姓生活中很难接触。

  现在,不少人患了“肿瘤标志物恐惧症”,体检时某个指标高了,就成天担忧不已。其实,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代表癌症发生,但发现后我们要做的是,第一,引起重视,持续升高到一定程度会有发生肿瘤的危险。第二,严密随访,随访到肿瘤标志物恢复正常标准值以下;如果持续升高,要进一步详细检查。

  分子治疗、免疫治疗等新兴概念,让很多肿瘤患者趋之若鹜。然而,肿瘤治疗不能像追星一样,什么流行上什么,要遵循基础,首先要依靠肿瘤治疗的三大支柱,外科手术、放射治疗,以药物治疗为主的内科治疗,依照成熟的诊疗规范和指南。一些新兴的治疗则要因人而异,能够获益再去尝试。

  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故事,某人得了癌症没有治疗,随心所欲,反而活了很多年——让很多患者动摇治疗信念。确实,在主要治疗手段无法继续的情况下,应该选择“适当的治疗”,既不能生病不治,也不能过度治疗。比如病情稳定时旅游,患者心情好了、生活质量也提高,但复查如果出现新问题,还是要再次进行新的治疗。总之,做出理性的选择,而不是听信偏方和小广告。▲

  声明:见闻吧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见闻吧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 表情:
验证码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365人围观)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