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衣冠禽兽”原是褒义

见闻吧(纸扎戏偶)

  中国人习惯望文生义,特别是对于一些距离我们久远的古代文学常识。现代人对于衣冠禽兽一词有贬义之感,表达道德败坏。而在古文中,衣冠禽兽最初是褒义,这是怎么回事呢?相信看了小编整理的易误解的文学常识: 衣冠禽兽原是褒义,你的疑惑就解除了。

  衣冠禽兽原是褒义

  衣冠禽兽一语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。据史料记载,明朝规定,文官官服绣禽,武官官服绘兽。品级不同,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,具体的规定是:文官一品绣仙鹤,二品绣锦鸡,三品绣孔雀,四品绣云雁,五品绣白鹇,六品绣鹭鸳,七品绣鸳鸯,八品绣黄鹂,九品绣鹌鹑。

  武官一品、二品绘狮子,三品绘虎,四品绘豹,五品绘熊,六品、七品绘彪,八品绘犀牛,九品绘海马。文武官员一品至四品穿红袍,五品至七品穿青袍,八品和九品穿绿袍。所以,当时衣冠禽兽一语是赞语,颇有令人羡慕的味道。

  到了明朝中晚期,宦官专权,政治腐败。文官武将欺压百姓无恶不作,声名狼藉,老百姓视其为匪盗瘟神,于是,衣冠禽兽一语开始有了贬义,老百姓对为非作歹、道德败坏的文武官员称其为衣冠禽兽。其贬义之称,最早见于明末陈汝元所著《金莲记》一书。清代以后,衣冠禽兽一语遂用做贬义,泛指外表衣帽整齐,行为却如禽兽的人,比喻其道德败坏。

  衣冠禽兽原是褒义由本站小编整理,仅供参考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见闻吧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 表情:
验证码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194人围观)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